四柱八字算命術數(shù)預測是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哲學的基礎(一)

眾所周知,中國哲學和文化的主干思想是陰陽五行學說。陰陽五行思想從何而來呢?它有三個來源:象、數(shù)、理。其中,象和數(shù)是基礎,理是對象和數(shù)的解說。象有兩種。一種是由符號組成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《易經(jīng)》六十四卦之象和《太極圖》之象;另一種是由文字組成的象。在這里,文字給出的不是由概念、判斷、推理組成的抽象邏輯思維,而是對萬物生長運動的“象”的描繪。四柱八字預測學是描術人與社會與自然,人與人的社會形態(tài)關系的一種術數(shù)學。

例如《洪范》中關于五行性質和功能的描繪便是一個“象”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爰稼接”。

再如《內經(jīng)》中對人體五臟、方位、味道等與五行之關系的描繪,也都是“象”,“東方生風,風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,……南方生熱,熱生火,火生苦,苦生心,……中央生濕,濕生土,土生甘,甘生脾,……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,辛生肺,……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咸生腎。(《內經(jīng)-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》)

四柱八字算命預測術就是術中的一種,至于數(shù),主要見于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和宋代邵雍的著作。正是在對象、數(shù)的解說中產(chǎn)生了“理”,也即陰陽五行學說,并產(chǎn)生了古代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。

預測學中的象和數(shù),主要的都是被運用于術數(shù)活動之中。卜筮、命、相、堪輿等,基本上都是運用象和數(shù)的思維方法。從史料記載、古代文學作品反映和現(xiàn)存的術數(shù)著作來看,在中國古代,術數(shù)被廣泛地應用于從政治軍事斗爭到婚喪嫁娶、謀財求學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。可以說,古代中國人幾乎人生的每一步,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能找到術數(shù)的影響。正是在這些為數(shù)眾多的術數(shù)活動中,陰陽五行思想潛移默化地占據(jù)了人們的思維,成為中國古代社會上至帝王將相、達官貴人,下至平民百姓的公認的世界本原和普遍規(guī)律。

歷史學家施賓格勒在其名著《西方的沒落》中曾經(jīng)說過,每一種文化的根基,都是一種關于世界的概念。它是這種文化所特有的。每個時代都有關于理解世界的一個基本的框架。笛卡爾曾經(jīng)說過,近代科學像一棵大樹,形而上學就是樹根,其他科學就是樹干和樹枝。這個比喻很形象地說明了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關于世界的概念(理解框架)對整個民族和時代思維的作用。有人把這個叫做“預設”或“依據(jù)”。中國文化之所以和歐洲文化不同,關鍵在于這個“預設”或“依據(jù)”不同。在一個共同的預設或依據(jù)中,人們的思想融合與觀點交流便成為可能,否則便不可能。

祖父筆記文章,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轉載!


隨機文章:

發(fā)表回復

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 * 標注